本书是操作系统领域的经典之作,与第2版相比,增加了关于Linux、Windows Vista和 Symbian 操作系统的详细介绍。书中集中讨论了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,包括进程、线程、存储管理、文件系统、输入/输出、死锁等,同时还包含了有关计算机安全、多媒体操作系统、掌上计算机操作系统、微内核、多核处理机上的虚拟机以及操作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。此外,还在第2版的基础上对部分习题进行了增删,更有助于读者学习和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。
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操作系统课程教材,也是设计、开发操作系统的重要参考书。
Tanenbaum 教授作为三个操作系统的设计师或联合设计师,具有长期设计开发操作系统的经验,从而把其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具体实践融入书中,使本书成为操作系统领域的经典之作。
在本书第3版中,作者深入讨论了许多主题,包括:进程、线程、存储管理、文件系统、I/O、死锁、接口设计、多媒体、性能权衡,以及有关操作系统设计的最新趋势。书中不仅涵盖了现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实践,而且特别关注了Linux操作系统、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、嵌入式操作系统、实时操作系统以及多媒体操作系统。
本书详细描述了Linux内核的设计与实现。内核代码的编写者、开发者以及程序开发人员都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受益,他们可以更好理解操作系统原理,并将其应用在自己的编码中以提高效率和生产率。
本书详细描述了Linux内核的主要子系统和特点,包括Linux内核的设计、实现和接口。从理论到实践涵盖了Linux内核的方方面面,可以满足读者的各种兴趣和需求。
作者Robert Love是一位Linux内核核心开发人员,他分享了在开发Linux2.6内核过程中颇具价值的知识和经验。本书的主题包括进程管理、进程调度、时间管理和定时器、系统调用接口、内存寻址、内存管理和页缓存、VFS、内核同步、移植性相关的问题以及调试技术;同时也涵盖了Linux2.6内核中颇具特色的内容,包括CFS调度程序、抢占式内核、块I/O层以及I/O调度程序。
经过近20年的发展,Linux操作系统已经成为当今最成功的开源软件之一,使用广泛,影响深远。随着Linux操作系统功能的不断丰富和完善,Linux内核的源代码也从最初的几万行增加到如今的数百万行,庞大无比,对于Linux内核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而言,要系统研究Linux内核绝非易事。鉴于此,本书选取了Linux内核的资源管理(CPU、内存、进程等)、文件系统、网络、虚拟化、省电、调试、概要分析、追踪、内核调整等核心主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讲解,总结出了75个能使读者深刻理解Linux内核精髓的技巧和最佳实践。
《Linux系统管理技术手册(第2版)》(LAHv2)延续了该书第一版(LAH)以及《UNlX系统管理技术手册》(LISAFl)的讲解风格,以当前主流的5种Linux发行版本(Red Hat ES、SuSE、Debian、Fedora Core和Ubuntu)为例,把 Linux 系统管理技术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介绍。第一部分“基本管理技术”全面介绍了运行单机Linux系统涉及的各种管理知识和技术,如系统引导和关机、进程控制、文件系统管理、用户管理、设备管理、系统备份、软件配置以及cron和系统日志的管理使用等。第二部分“网络管理技术”从详细讲解TCP/IP协议基本原理开始,深入讨论了网络的两大基本应用——域名系统和路由技术,然后逐章讲解Linux上的各种 Internet关键应用,如电子邮件、NFS、文件共享、Web托管和 Internet 服务,在这部分里还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网络硬件、网络管理与调试以及系统安全。第三部分“其他管理技术”包括了多种不容忽视的重要主题:X 窗口系统、打印系统、系统维护与环境、性能分析、与 Windows 系统的协作、串行设备、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内核、系统守护进程以及政策与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等。《Linux系统管理技术手册(第2版)(英文版)》的几位作者是分别来自学术界、企业界以及职业培训领域的Li nLJx/LJNIx系统管理专家,这使得《Linux系统管理技术手册(第2版)》从第1版开始,即成为全面、深入而且颇富实用性的Linux系统管理权威参考书。《Linux系统管理技术手册(第2版)(英文版)》适合于从Linux初学者到具有丰富经验的Linux专业技术人员使用。